成都钱棒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我们的一切苦恼似乎都是从欲望中产生的,但是我们能否从欲望中解放出来呢?欲望是我们身上固有的,还是心灵制造的产物? |
01
什么是欲望?欲望就是感官感受,对新鲜的经验和刺激的感受,攀登地球最高峰的感受,对权力和地位的感受。所有这些限制了大脑的能量。欲望提供了安全的假象,需要安全的大脑则鼓励并维持着每一种形式的欲望。如果我们不理解欲望的位置,它就会引起心灵的退化。理解它是非常重要的。思想是欲望的运动。想得到更多感受的欲望,以及对安全感那种虚幻的确定性的追求,驱动着我们发现的好奇心。欲望是我们生命中最急要最强劲的驱动力。所有的修行法门都说到若要忠于神明,便要克服欲望、毁灭欲望,控制欲望,或者用一种思想创造出的形象来替代欲望,用某种形象替代实在,而实在便是欲望,熊熊燃烧的欲望。在他们看来,人们可以通过其他代替物克服这种欲望。或者是将自己臣服于你心目中的主人、救世主,或是上师。因此,去理解欲望的本质,探寻它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,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为什么要把欲望从心灵之中分离出来?说出“欲望产生问题,因此,我必须解放于欲望”的那个主体又是谁?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欲望,而不是因为欲望产生苦恼,就去问如何摆脱欲望,也不是去问欲望是不是心灵制造出来的。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欲望是什么,然后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探究它。
02
欲望如何产生?
确实,欲望是通过知觉或者观看、接触、感觉而后产生的。是不是这样?你先看到一辆车,然后又有了接触和感觉,最后才产生拥有这辆车、开这辆车的欲望。然后,在试图得到这辆车的同时,就存在着冲突。所以,在满足欲望的同时,存在着冲突,存在着痛苦、折磨与快乐,而你想要留住快乐,抛弃痛苦。这就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真实发生的。那个由欲望所造就、追寻快乐的主体说道:“我想要摆脱那些不快乐的东西,那些痛苦的东西。”我们从来不说:“我想要摆脱痛苦和快乐。”我们想要留住快乐,抛弃痛苦,但这二者都是由欲望产生,不是吗?欲望通过知觉、接触和感觉而产生,被认定为“我”,那个想要留住快乐并抛弃痛苦的“我”。但是痛苦和快乐都同样是欲望的结果,是心灵的一部分——它不在心灵之外。只要有一个主体说道,“我想要留住这个抛弃那个”,就一定会有冲突。因为我们想要摆脱一切痛苦的欲望,留住那些令人快乐和有价值的东西,我们从不考虑欲望的全部问题。当我们说,“我必须摆脱欲望”,那个试图摆脱某种东西的主体是谁?那主体不也是欲望的结果吗!你明白了吗?03
04
不要解除欲望,而要理解欲望所以,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解放摆脱那些痛苦的欲望,而又留住那些快乐的欲望,而是要理解欲望的全部本质。如果我们能够直视欲望的各个角落,而不去留住或摆脱什么,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欲望有着全然不同的意义。欲望产生矛盾,一个稍许灵敏一点的心灵便不愿居住在矛盾之间,因此,它试图摆脱欲望。但是如果心灵能够理解欲望,而不试图将其抹掉,不说“这是个更好的欲望,那是个更糟的欲望,我要留住这个,抛弃那个”,如果它能觉察到欲望的各个角落,不拒绝、不挑选、不责备,那么你会看到心灵就是欲望,它与欲望并不是分离的。如果你真的理解这一点,心灵就会变得平静。欲望还会来临,但它不再会影响你;它们不再那么重要,不再于心灵中扎根并产生问题。心灵还会对事物有所反应,否则,它就不是活的。但这反应只是表面的,不会生下根来。这就是为什么理解这欲望的整个过程如此重要,我们多数人都陷在这欲望之中。陷入之后,我们感觉到了矛盾与巨大的痛苦,所以我们与欲望斗争,而这斗争却使痛苦加倍。然而,如果我们能不做判断、不做评估、不去责备地直视欲望,那么我们会发现欲望不再生根。一个为问题提供温床的心灵,永远也无法发现什么是真实。所以重点不是如何解除欲望,而是要理解欲望,只有当一个人不去责怪欲望,他才能理解欲望。只有当心灵不为欲望所占据,它才能理解欲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