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钱棒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今天的中国,实现了全民小康。小康的意义,是历史性的,它让全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整体摆脱了吃饭问题的困扰。
但是,我们真的摆脱贫穷了吗?或者说,我们内心真正摆脱了贫穷这样的感觉了吗?
对贫穷的恐惧,害怕重新掉进贫穷,这种感觉,恐怕不是解决吃饭问题这么简单。
其实,真正的贫穷,来自人的精神层面对贫穷的恐惧。这种对贫穷恐惧的感觉,比贫穷本身更伤害我们的生命……
早已衣食无忧的中国人,从物质生活层面,感觉比从前更好的人,肯定是绝大多数。问题是,人不仅仅有物质生活层面的需求。即便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,但对自己的人生,依然还会有莫名其妙需要某种东西的感觉,心里总会有不满足、某种挥之不去的匮乏感,会时隐时现的反复出现在某个睡醒后的早上……
或者说,终于摆脱没有钱的日子,开始拥有一些财富后,又开始担心失去财富又该怎么办?这种挥之不去的深度忧虑,才是很多人的日常。这与物质生活层面的丰富或简单无关。总之,无法摆脱害怕重新掉进贫穷的感觉,或者说无法摆脱贫穷的纠缠,比落入贫穷本身,对生命的伤害更大。而今天的人们,绝大多数都落入了这样的宿命里。
这种感觉的底层是什么鬼东西?是恐惧,是莫名的恐惧,恐惧的里面是什么鬼?恐惧里面除了恐惧,什么也不会有。
今天,很多人早已衣食无忧了,可是,无论刚跨进小康生活的人,还是早已身家上亿者,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,他们害怕的事情依然很多:他们害怕花钱,他们害怕企业出问题,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孩子读书也好,健康问题也好,钱赚更多了后又担心被共同富裕等等等等。反正他们心里没底,他们凡事都想以最少的钱去交换,并盼着最好是享受不花钱的消费,一句话,安全感在他们心里是没有藏身之所的……
当你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收入和积蓄时发现,其实他们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缺钱,他们不但有着稳定不低的收入,还积累了不少家资。但对赚更多钱机会,他们依然可以不遗余力的投入奉献自己的智力、精力和体力。对他们而言,似乎一直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他们的人生行走在有钱不愿花、有钱不敢花的这条不归路上,这种力量是什么?他们很少去总结,也几乎从不反思,自己一如既往的对钱财的渴求,让自己的人生,一直活在一种只有自己某个夜深人静时,才能知道的那种无法放松甚至是紧张的感觉中,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高比例的人,对赚钱、持续赚更多的钱有着如此执着的信仰。
以上只是我们人生的一种存在状态。
其实,我们的人生还有一种存在状态,一旦有点收获,就立刻要享受,要通过不断的消费展示自己的成就感,无论是小到摆宴请客吃饭,还是大到买车买房向亲朋炫耀等等等等。
你让他别破费,延时满足一下自己的某些欲望。根本办不到,北方有句骂人的话:狗肚子里装不了二两油,说的就是这样子的人。要让这第二类人积累一点原始资本,从此告别底层人生,这件事比登天还难。他们一直在与一种力量搏斗,这种力量在别人眼中,在别人口中,在别人的评判中,反正,这种力量就没有在自己的心中……
这既是在贫穷的感觉纠缠下害的病,也是给“活在别人眼中”的假面人生观给祸害了的病。
这两种人,代表了我们人生中的绝大多数。他们今天其实早就衣食无忧了,用国家的话来说,就是大家都走向小康生活了,可为什么还会活在那个“贫穷的感觉”中呢?可见,就像物质生活的贫穷一样,这只是明面的病,好治,但深层次的病根,不大好治。
我们的祖先,甚至就是我们的父母辈,一生贫穷,但他们在精神财富层面,却拥有足以撼动我们人生的足够广阔的空间。所以,贫穷一生的他们,依然有很多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。可今天的我们,物质财富层面早已远远超越了父母辈的许多倍,可是,这些显现在外的东西越多,却好像挤占我们精神空间就更多。让我们本已狭小的生命空间,让我们精神层面出现了历史以来罕见的贫乏,甚至是匮乏。
贫穷是让人厌恶的,但更让人厌恶的是富裕起来后,让我们挥之不去的那种害怕回到贫穷的感觉……
物质生活的富裕是可爱的,但更可贵的是,富裕起来后的人生,还能够拓展起更宽和更高的生命维度,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不断扬升,因为它能够跨越时空,与古圣先贤对话,让自己能量永恒,不生不灭,与天地同寿,与日月同辉!
告别贫穷是可贵的,比告别贫穷更可贵的,是让生活告别贫穷的感觉。因为贫穷的感觉比贫穷本身对生命的伤害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