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钱棒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图片展示

钱棒棒阅读时间~钮文新:央行压低利率“股市不关注”?——货币政策必须更多依从国内经济需求

浏览:     发表时间:2021-08-06 21:00:04

图片


在中国经济舆论场上有个惯性:对央行收紧货币,股市舆论一定大呼小叫,唯恐市场对紧缩货币程度的预期太弱。但是,对央行放宽货币,要么选择默不作声,要么用“放水”、“通货膨胀”等似是而非的概念,挑动民众情绪。眼下,央行“降准”释放长期基础货币,从而进一步压低货币市场利率的事实,基本在各色股市评论文章中被漠视。


实际情况是:货币政策最近一段时间的变化,应当引起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足够重视。这个变化包括:第一,央行针对大宗商品上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物价上涨显得定力超然,针对社会上“通货膨胀”的大呼小叫给予“暂时性”回应;第二,央行货币政策这次不紧反松,其实是按照防止滞胀的方式,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。


从货币政策市场观察,今年以来,7天期Shibor保持在2.0%到2.4%区间波动,而一年期Shibor已经从年初的3.10%附近回落到当下的2.7%附近,应当说,前者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健诉求,而后者则体现了央行压低企业信贷成本的诉求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:当一年期Shibor在2.9%附近出现反弹之时,央行宣布“降准”,从而进一步将一年期Shibor向下压至2.7%附近。


央行“降准”之后,市场上奇谈怪论充斥。比如,一些专家居然问:美联储准备收紧货币,但中国放宽货币,这种“背离”的政策走向是否合适?再比如,一些专家把“降准”单纯解读为“对冲MLF到期”——简单数量置换,从而大大削弱了“降准”政策效果。但真正的专家应当都明白,降准和MLF哪怕只是简单的1:1置换,这样的货币政策操作属于“收短放长”,依然属于宽松货币范畴。


更重要的是:央行明确“降准的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”,这实际是说:央行将努力“提高长期资金供给,减少短缺资金供给”。而央行通过自身的努力,大力扭转金融期限结构,这对中国资本市场、尤其对股市而言应当是最大的“利好消息”。


从实际出发,中国是否需要适度的货币宽松?当然。


第一,如果下半年中国出口势头减弱,那投资和消费——内需扩张将变成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,而内需扩张必须要有总需要政策——货币政策的配合。


第二,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企业购置原材料所需贷款增长,如果紧缩货币,企业得不到足够贷款,企业可能压缩生产,甚至停工停产,而这样的情况发生,必然导致供给短缺,物价反而会从供给端被大幅推高;


第三,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刚刚给出的判断: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、不均衡。如此背景下,央行有什么理由收紧货币?我们当然不会搞“大水漫灌”,但不搞大水漫灌=紧缩货币吗?实际上,所谓“大水漫灌”始终都是一个模糊概念,它也容易误导公众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央行货币宽松理解为“大放水”,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。所以,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半年度经济分析会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没有“不搞大水漫灌”的字样。


毫无疑问,中国经济未来的任务是:构建新发展格局。依此核心导向,国内大循环是主体,而它向货币政策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是:以国内经济需求为主。

中国经济周刊  | 来源
更多金融常识咨询及实操,请添加管理员微信:shushi1019,财务改变从这里开始!
图片



分享
QQ好友
新浪微博
微信好友
更多
>>>
推荐给朋友
QQ好友
新浪微博
微信好友
QQ空间
腾讯朋友
人人网
豆瓣
百度贴吧
网易热
印象笔记
复制网址

         蜀ICP备16011016          公司电话:028-84375049      17302839019       客服微信:shushi1019      微信公众号:yiwanjia2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