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通胀就像一场高烧,尚有药可治,通缩就是身体凉凉,万劫不复。所以,全球各国、各央行不惜一切代价,极力避免通缩。
欧洲疫情什么时候到了高峰,美国疫情什么时候到了高峰,就是我们开始吃定心丸的时候了,这个时候我可能会买一点儿股票。
张主任对市场的主逻辑抓得非常准,就是疫情情况主导金融市场。疫情扩散了,金融市场就恐慌;疫情好转了,金融市场就沸腾。市场也反应也很“正常”,市场恐慌的时候,股票等风险资产就暴跌,黄金等避险资产就暴涨。黄金价格也从去年底的1400美元/盎司最高飙升至1700美元。尽管欧美股市暴跌,但是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,价格不仅没有暴涨还明显下挫,跌幅一度超过1.5%。最主要的市场变量就是,沙特和俄罗斯谈判失败,油价战争打响,全球通缩预期风险飙升。市场对全球大通缩的担忧,明显战胜了黄金的避险属性。本来全球疫情爆发,经济前景堪忧,原油价格又暴跌,送上致命一击。大宗商品是全球重要的原材料,能够系统的影响中下游成本,带动全社会成本变化。再加上,大宗商品同质化严重,全球交易又很频繁,所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,对全球经济周期最敏感,对通缩很有前瞻性。从历史数据看,2001年1月至2019年7月,全球出口价格指数与CRB现货指数同比增速的相关系数达0.78。根据荷兰经济研究局数据,全球工业品出口量价均有周期,本轮量价高峰在2018年7月份,随后量价齐跌,目前基本跌至零下方。原油价格暴跌,全球疫情爆发,全球产业链受阻,全球工业品量价必然大幅下跌。实际上,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之后,全球就一直没有摆脱通缩阴影,工业品出口价格增速明显低于出口量增速:2000-2012年,全球出口量和出口价增速平均值分别为4.2%和5.1%,价格平均增速略高。2012-2019年,全球出口量和出口价增速平均值则分别为2.5%和-1.4%,价格增速显著更低,并在大多时期处于过冷状态。
因为通货紧缩,谈起日本,标签从“失去的30年”,变为“失去的40年”,未来还会出现“失去的50年”。日本央行都愁死了,连发十几只箭了,甚至都下场买股票了,经济还是起不来。长期通货紧缩、增长乏力、货币政策失效,谁都无能为力,国际上甚至有专门的词汇,“日本化”(Japanification),来专门形容这种现象。3月4日,美联储意外提前降息50基点。紧接着,澳大利亚银行、马来西亚央行、阿联酋央行、香港和澳门金管局也纷纷降息。3月11日,冰岛央行意外降息至2.25%;同日,英国央行降息50个基点,至0.25%。货币子弹已经打光,面对全球大通缩,欧美央行别无选择,只能深陷货币宽松泥潭,眼睁睁的看着经济停滞。
改革开放以来,由于投资过热,货币发行过多,我们一共爆发了5次规模相对较大的通货膨胀,并且持续时间也都较长。1985年和1988年两次通胀连起来,时间长达6年;1994年那波通胀,也长达4年。相比之下,我们只爆发了3次通缩,并且持续时间都很短,只有一两年。因此,跟日本40年的记忆不同,我们对通胀的恐惧,远甚于对通缩的担忧。
2019年下半年,物价指数不断创新高,3.0%、3.8%、4.5%,到2020年1月份甚至飙升到5.4%,创多年新高。仔细分析CPI分项数据,本轮物价上涨,主要就是食品价格暴涨引起的,非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价格上涨幅度非常低,甚至为负值。再细分一点,本轮物价上涨的源头,主要就是猪肉价格和鲜菜价格上涨,一方面是因为生产供给减少,另一方面因为疫情导致物流受阻。2月份,猪肉价格涨幅超过130%,对物价的拉动超过3%。
这次物价上涨还是猪肉引起的,跟以往的故事一模一样。但是不一样的是,这次其他价格并未同步上涨,本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,拿掉猪肉就是通缩。疫情爆发后,农业部、交通部、发改委等部门,以及一号文件、最高领导人会议等等,也都发布文件和通知,要求保障农业正常秩序,保障农耕,畜牧养殖等等。一轮完整的猪周期历时3-4年,上升周期差不多2年,本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中。因此,简单推算,2020年年中猪肉差不多进入下降周期。2月份,CPI同比增速下降0.2个百分点,至5.2%;2月CPI环比增速回落0.6个百分点,至0.8%。无论是同比数据还是环比数据,我们的物价都已经过了峰值,未来物价下降将是大趋势。
2月份,PPI同比增速由上月的0.1%转为-0.4%,环比从上月的持平转为-0.5%,PPI同比和环比,双双跌入负值。石油、炼油行业,化工、化纤行业,钢铁行业,PPI价格增速全线大幅回落。展望未来,情况更差,最主要的就是,油价暴跌,导致化工产品、钢铁价格都大幅下跌。这意味着,未来我们的通缩压力会更大,PPI价格甚至会跌至-8%、-9%。

1、利率绝对值高,离零利率还很远,而欧美国家已经跌至零利率和负利率,没有放松空间了。2、我们的政策利率高于自然利率,照理说本来就该降息。
欧美国家手中的枪,已经打光了子弹;而我们,枪炮弹药非常充裕。刚开始,很多人担忧,大规模刺激经济,不担心通胀吗?现在好了,全世界都担忧通缩风险,我们面临的也是通缩,而不是通胀。据华夏时报统计,我们20多个省市,公布了一大批重点项目,总投资规模超过40万亿!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经济刺激政策,而是两个方向的大战略,影响非常深远!1、从投资结构来看,这次跟以往不同,不是钢筋水泥,不是房地产,而是重点强调新基建。从整个技术周期来看, 新基建中,5G 、工业互联网、新能源汽车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等领的增长空间非常大。据测算,在2020-2025年5G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.2万亿元。
这些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大方向,未来全球的支柱产业就在这些行业里面。这些产业崛起,我们将完成产业升级,彻底告别“钢筋水泥”的增长模式,跨越中等收入陷阱。正常情况下,把资源投入底子好,回报高,经济增速略低的长三角和珠三角,这样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好。但是,这一次重点投入的地区是,云南、福建、河南和四川等地。中美贸易摩擦远未结束,我们必须得加强跟周边的经贸往来,提前做准备。云南,是我们跟东盟贸易的主战场,泛亚高铁圈再一打通,中国与东盟经贸深度绑定。这个趋势很明显了,今年前两个月,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总值5941.1亿元人民币,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.4%,东盟超越欧盟,历史性的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。福建,事关台湾省。当初怕浪费,不敢建设福建。现在,我们两艘航母下水,海军实力大增,能够确保任何情况下,福建都不会出事。以此类推,四川撬动的是青藏高原,河南、陕西向西延伸打通亚欧大陆,以此来层层破局西方的围追堵截。上次通缩,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,经济体量超过日本,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。这次通缩,中国完成产业升级,跨越中等收入陷阱,经济体量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。叶檀财经 | 来源
更多金融常识咨询及实操,请添加管理员微信:shushi1019,财务改变从这里开始!
